查看原文
其他

在焦虑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定海神针

小巫艺术养育 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
2024-10-15

小巫按

今年10月11日晚上,静仪文化组织了一场公益微课,邀请我跟三万多名父母进行分享,此为分享内容,文字版后有音频版。


 菜鸟妈妈跟“砖家”过招


小巫提供图片

18年前,我刚刚做母亲,是菜鸟级别的新手。老大两个多月时,我带他参加了一家育婴公司举办的0~3个月婴儿体能发育测评,主持测评的是一位老太太,据说从事儿科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我儿子在当年是吸吮要求很强烈的婴儿,不吃奶小嘴儿也有时会做吃奶的动作;我在把他抱给专家看时,他正在颤动嘴唇做吃奶状自娱自乐。专家看了一眼,说,“嘴唇颤抖,缺钙!应该补补钙。”

 

专家拿起一只哗啷啷响的玩具逗孩子,我儿子当时很不耐烦,就扭转头不看她。专家又下了论断:“注意力不能集中!”因为我的孩子是混血儿,老太太问了我家里讲哪种语言,我回答我们遵循的是OPOL式双语养育,即一位家长只讲一种语言,专家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应该先建立一种语言!让他先学英语!”

 

最后她用指头使劲儿弹了孩子的脸蛋儿,这下惹怒了孩子,大喊大叫起来。在专家看来,这是不怎么样的表现。整个测评用时不到5分钟,专家基本没正眼儿看我,结束她叮嘱我要给孩子补钙、补营养液。

 

相信在座各位有很多人有过相似的经历,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现场脑补,如果换做是你,只当了两个月的妈妈,遇到这样一位资深专家,给了你这些论断,你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会有深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什么都不懂、没把孩子养好?同时也会按照专家的指点,去补钙、去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去改变养育方式?

 

我呢,从小就不听话,反叛心很重,对权威的态度从来都不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而是会掂量一下,对这位专家也一样,我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她看了一眼就下结论?两个月的孩子需要什么专注力?我才不信呢!她的话被我当做耳旁风,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请教过这类专家,我干脆把自己磨炼成了专业人士,而且跟这位老太太画风完全相反。

 

18年后,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健康、自信、成熟、稳健、多才多艺、有思想、有抱负、有担当、有大爱的美好的人,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华德福高中毕业,考上美国名牌大学;我的女儿15岁,也是身心健康、成绩优秀;这跟我如何培养了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只跟我没有从众、没有破坏他们的成长轨迹,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关系。


 中国家长的心情主旋律



不过,当年我能如此独立自主,也跟我自己的家庭状况有关。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我的婆婆远在天边,我没请月嫂,协助我的阿姨朝九晚五通勤,而且是我的雇员,听我的,也就是说,如何养孩子,我们夫妻俩说了算。但是大部分妈妈们都没有我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是身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必须说,我跟这位专家打交道的经历非常典型,每天各种版本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着。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身处的养育文化环境对新手妈妈们非常不友好。无论谁,无论有没有关系和交情,从最亲近的妈妈或者婆婆开始,从“你的奶够不够啊?可别饿着我孙子哦!”开始,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路人甲,都有资格对一位妈妈的养育品头评足、指手画脚。

 

新手妈妈本来就非常脆弱,无论身体还是心情,都需要保养、养护、支持和鼓舞,而不是质疑和批评,更不是摆老资格命令指挥,甚至越俎代庖。

 

即便你抗住了婆婆妈妈的谆谆教诲、挡回去了路人甲的热心指教、抵制住了保健医或者儿科专家的诊断,为孩子撑起了一片爱和自由的天空,孩子既健康又快乐…呵呵呵,对不起,还有老师等着你!到了小学阶段还沉得住气的家长,实属凤毛麟角。

 

公立学校的老师是什么画风,我就不必多说了,每天都能听到看到我的学员诉说老师发来的各种奇葩要求,最令人郁闷的是,即便你下决心与公立体制决裂、甚至与家人翻脸、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孩子送进了另类教育的学校,也会遇到个别老师用你听不懂的高深词语告诉你,孩子的这个觉那个体没养好…

 

我们的文化又特别热衷树立统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位母亲、每一个孩子,不符合标准就会遭到白眼,符合标准了也要排比名次,看谁最符合标准。同时不许出错,一切都必须做到完美。在这种不友好、缺乏支持和鼓励、压力山大的环境当中,妈妈们很难对自己做好母亲怀有信心、很难相信自己的直觉、思考和判断,很难遵从自己的内心,很难不从众,很难坚持另类的、小众的无条件养育。

 

这也是为什么,在与孩子和家长工作十几年以来,我观察到,中国家长心情的主旋律就是两个字:焦虑!

 

对家长不友好的环境,必然对孩子也不友好;家长承担的压力,也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到孩子身上;只要看一下那些遍地开花的兴趣班、补习班,那些流传甚广的搞定孩子的招数,甚至关于怎么打孩子才是“爱”的惩罚等等变态理论,就明白这个环境对孩子是多么的不友好了;其实即便家长只是内在有压力,表面还没有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压力了。

 

现代生活方式对孩子也很不友好,让他们处于声光电狂轰滥炸的包围圈里,损伤他们稚嫩的感官,制造了越来越多的焦虑、恐惧、神经质的孩子,所谓“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层出不穷,吃手指、尿床、打人、自慰等行为问题以及消化系统失调很常见。另一方面,家长们过度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颠倒了孩子的发育顺序,本末倒置,该发展的地方没有发展,不到时候发展的地方被提前发展,这也造就了大量的健康和行为问题。


 虎妈PK猫妈,哪个效果好?

如何破解这个怪圈呢?我的回答是无条件养育艺术养育。前者是我翻译的一本书的题目,也是我奉行的养育之道,后者是我创立的新时代父母培训课程体系,有很多实用方法,旨在帮助父母们找回被大环境压抑的自信,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灵感、赋予他们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自己能够做一名好妈妈、好爸爸。

 

为什么呢?如果我仅仅烧脑地从理论角度去论述,即便把你们都说睡着了也不见得能让你们明白多少,我更倾向于直观地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我在国内举办过十多场“无条件养育”大型讲座,每场都有几百名观众,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请我的助教协助我展示两种养育方式,并且请台下观众设身处地从孩子角度去体会每一个场景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种是典型的主流推崇的虎妈式养育,曾经有一场讲座,我的一位助教扮演虎妈,另外一位代入孩子,请注意,我说的是代入,不是扮演,这个展示没有事先排练,代入孩子的助教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现场即时反应,每一次观众的感受都跟她一模一样。表现的是一个典型的周末,五六岁左右的孩子起床后想出去玩儿,妈妈不许,要先做闪卡,然后奔赴多家兴趣班。

 

妈妈对为什么要参加这些兴趣班振振有词:学钢琴,是为了培养音乐素养;学书法,是为了培养高尚的情操;学声乐,为将来考入好学校加分儿;学轮滑,是为了锻炼好身体;学珠心算,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学英文,走遍天下都不怕;学芭蕾,成长为气质优雅的淑女,将来嫁个好人家,妈也能跟着沾光啦!

 

孩子对参加这么多兴趣班没有玩耍时间表示抗议,妈妈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她:人家报了12个兴趣班,我才给你报了7个,你知足吧!

 

上完这么多兴趣班,孩子已经累坏了,但妈妈又把她带到公司年会上,要求她表演节目。孩子不想去,妈妈用好吃的好玩儿的诱惑孩子;到了场合,要求孩子有礼貌,见谁叫谁,阿姨好!叔叔好!不绝于口;孩子不愿意上台,妈妈用看动画片和买玩具诱惑,不管用,用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这会儿也不管用了,怎么办呢?不用愁,妈妈上过很多课,学过很多招数,这个时候恰好可以施展一下。

 

于是妈妈施展出一套非常流行的温柔招数:“来,咱们做个选择,你是想唱英文歌呢?还是想唱法文歌?你是想像小兔子一样跳上台呢,还是想像小燕子一样飞上台?妈妈知道你最棒了!最了不起了!最听话了!宝贝儿加油!妈妈爱你!mua!”孩子稀里糊涂被推上了台,莫名其妙地表演了一首英文歌。

 

按说孩子已经尽最大努力满足了妈妈的要求和期待,回家可以放松一下了吧?不行啊!孩子累得不想刷牙,妈妈却依然不给宽限,讲道理和用物质奖励已经不好使了?那就警告威胁吧!明天小盆友生日会不要去了!一星期不能看电视!不许吃冰激凌!

 

此时孩子受不了啦!崩溃大哭。这个场景简直太熟悉了有木有?这位妈妈的做法也很常见是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她鞠躬尽瘁、煞费苦心,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花费了金钱和心血,但收获的却是不开心的娃和有裂痕的亲子关系。

 

下边的桥段是换我出场,给这个可怜的孩子当一把猫妈。也是周末,孩子想出去玩儿,妈妈爽快地答应下来,娘俩做了好吃的,带上亲手染的布和做的娃娃,放进野炊篮子里,进山游玩。孩子一路追蜻蜓、看蝴蝶、拣树叶、数蚂蚁,在小溪边戏水,在树林里撒欢儿,跟妈妈玩儿游戏,望着云彩想象自己是展翅高飞的小鸟儿,用树枝和石头搭建出童话场景,任思绪海马天空地遨游。

 

玩儿得尽兴,吃得开心,娘儿俩回家了。上床前,孩子也是不愿意刷牙,妈妈既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用条件来威逼利诱,而是绘声绘色地讲了牙仙子传奇,孩子听完心甘情愿地好好刷牙。临睡前,关上灯,妈妈搂着孩子,讲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睡前故事,唱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香甜地睡着了。。。

 

戏剧化展示环节结束后,我会询问观众们,哪一种养育方式会培养出内心强大、独立自主、幸福乐观的孩子?哪一种养育方式让妈妈相信自己?无一例外,大家一致回答,第二种,无条件养育,艺术化养育,赋予孩子内心力量、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妈妈轻松育儿。


什么是真正的智力开发?

但是这时候你可能会说:第一个妈妈做得也没错啊!现在竞争这么厉害,不早点儿学知识、不早早开发智力,怕今后孩子会被淘汰啊!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收入不高,怎么享受生活?小时候苦一些,长大了才能享福么!

 

提出这样的意见来,恐怕还是因为误解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智力开发、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享受人生。第二个妈妈带给孩子的,不止是心灵的温暖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包含了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智力开发,更为孩子将来的幸福快乐埋下了种子;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学会如何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长大了再有钱,也依然是精神上一片荒芜的穷光蛋。

 

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不是写在书本里、发表在网络上的才叫知识,可以说,文字化的东西仅占真正知识的万分之一不到;学习不是静止不动的事情,实际上,静止不动是没法进行真正学习的;智力也不是通过闪卡和兴趣班而开发的,而是通过艺术化的生活、通过心灵的滋养和身体的活动,才能做到真正的智力开发、真正的学习、真正的获取知识。

 

人脑不是电脑,不是靠输入→储存、编程处理→输出这种模式来运行的。人是一个整体,脑、心、身需要统一和谐,才能既聪明又快乐。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脑也才能健全地发育;同理,心灵也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健康地发展,智商和情商才能得到开发;而身体、智力、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身体活动,无论是艺术性活动,还是游戏运动类的活动。

 

可以说,艺术是人类脑、心、身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养分,一如阳光、空气和水;没有艺术,人类的心灵会枯竭,生命也会暗淡,身心会生病、甚至会死亡。


 心法胜于技法

仅拿父母亲口给孩子讲故事(不是看着绘本或者书籍来念)这一个艺术活动来说,就蕴含了巨大的能量,不止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听故事能够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孩子的专注力、加强孩子的记忆力、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道德感、赋予孩子战胜困难的胆识,我们管故事叫做心灵母乳,它对孩子的益处,说也说不完。

 

再说说给孩子唱歌,有研究表明,音乐是能够显著提高儿童智商的艺术活动,就这项功能来说,音乐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艺术。你可能会说,我不会唱歌啊!我唱歌走调!唱得不标准,岂不害了孩子?我也不会编故事讲故事,是不是最好让孩子听音频?那不是更标准更专业吗?

 

这恰恰说明在养育当中,我们是多么注重技法,而忽略了心法。纵观人类历史,并不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妈妈们才有资格给孩子唱歌,而给孩子唱歌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听到专业的歌喉。孩子爱吃父母亲手做的饭,觉得格外地香,爱听父母亲口唱歌、讲故事、喜欢父母亲手做的娃娃、织的毛衣,因为他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这种爱让他们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赋予他们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音频虽然“标准”,但背后是一堆电子集成线路,孩子无法感受到爱,机器怎么可能爱他呢?孩子需要爱的是人,是人类从事的活动,只有人和人之间才能相互滋养;如果孩子喜欢听音频看视频,我们要担心了,这种人类与机器之间产生的链接,是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亲子艺术活动,都是为了爱,为了给孩子输送心灵养分,为了营建美好的亲子关系,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在《小巫教你讲故事》这本书里,我提到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瑞典老师,拥有一家乐器制造坊,他回忆起他的爸爸,是一位工程师,不苟言笑,平时说话办事一板一眼,很“闷”的一个人,他也缺乏音乐细胞,只会唱一首歌里边的一句,是一部电影里的一首插曲,其实还算不上一句,只是一个调儿,一个词——“Laura”。

 

他小时候,临睡前,爸爸每天晚上都给他唱,“Laura,Laura,Laura,Laura ……”。瑞典老师快六十岁了,一米八五特健壮挺拔的人,回想起小时候爸爸天天给他唱的这一句时,一边给我们唱一边抹眼泪。

 

爸爸唱的这一个调儿,他从小到大记了几十年,电子产品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功用,爸爸天天为孩子哼唱的一个调儿,让孩子记住了一辈子,还把孩子唱成了音乐家!神奇吧?事实上,所有的父母都具备这种“神功”。

 

前边说过,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恰当的游戏和运动。真正好的教学,也会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好玩儿的游戏传授给孩子。就像其他艺术活动一样,游戏运动对孩子的益处,数不胜数,比如:帮助孩子的身体发育、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开启孩子的智力和认知、发展孩子的道德意识、疗愈孩子的各种缺失;

 

一言以蔽之:就像哈佛医学院一位教授在他的著作里说的,所有的教育都是身体教育,即“体育”。对于孩子的生命来说,不运动,无成长。


让孩子快乐妈妈轻松的神器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总结出来,艺术化养育孩子,包括亲手给孩子做饭、跟孩子一起做手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玩儿游戏、到大自然里远足,等等,等等,是孩子健康成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样是花时间陪孩子,艺术化的陪伴是事半功倍、亲子双方都得到滋养和满足的方式。

 

的确,艺术化陪伴不是家长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滋养。这些艺术活动首先滋养的是家长,孩子是靠模仿家长而成长的,不仅模仿外在,更是模仿内在,只有家长内在丰足、快乐、自信、求知欲强,才能养育出内在丰足、快乐、自信、爱学习的孩子。而每一位家长的内心,都住了一位歌唱家、美术家、厨艺家、故事大王、手工达人,就像睡美人一样,只需轻轻地点拨,就能唤醒,焕发出无穷的智慧、才艺和能量。

 

你可能又要问了:那么亲子沟通呢?我不能一天到晚唱唱跳跳吧,总有要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尤其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该如何沟通呢?我怎样才能理解他,并且在我有需求的时候,做到让他也理解我呢?

 

亲子沟通的确是养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家长需要花功夫学习的部分,为此,我创立了“家庭联结力”沟通模式,包含在整个艺术养育体系里。但是很多家长在这方面也进入了误区,误以为沟通靠技法、理解靠猜测,实际上,理解孩子、或者说亲子双方互相理解,靠的不是技法,而是心法,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客观观察

 

客观观察指的是内心没有杂音、毫无评判地观察孩子,看见孩子;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并且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那么这种观察需要我们内在感官的敏锐度,而这则是靠艺术活动来滋养、来培养、来训练的。

 

艺术活动的功用之一,是敏锐我们的感官,能够捕捉到他人的感受,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生活缺乏艺术气息、跟孩子沟通只会干巴巴套句式的妈妈,相比一位带着孩子艺术化生活的妈妈,哪一位更有能力理解孩子话语背后的感受、做到真正的倾听、让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美丽地自由地流淌呢?

 

这种反差,已经在我培训的学员那里得到无数次的证实,数不清的学员向我反馈,在学习和践行艺术养育之后,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还是家庭关系,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我推荐你,从今天开始,亲手给孩子做饭、陪孩子玩儿游戏、做手工、带孩子外出到大自然里撒欢儿、给孩子唱歌、讲故事,让养育孩子成为一件滋养你的事情,而不是令你抓狂的负担。就像我在一条微博里总结的育儿经一样:“他投胎于我,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

 

关于养育,可以说的内容非常多,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做点滴的分享,没办法展开细说。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个性化的点拨,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线上学堂以及线下工作坊。


欢迎收听《小巫谈养育》音频版



率领10个群参加公益微课的静苓老师马后炮

小巫老师的微课结束了,大家听完有啥想说的没?我的感觉是,要讲一场面对3.5万人,200多个群,以广大还不了解无条件养育为何物的家长为受众的微课,实属不易。小巫老师翻出了18年前带着儿子Sam与砖家短兵相见的故事,翻出了4年前在西安讲座上的虎妈熊孩子的视频记录,用我们很难得听到的犀利精准的语言剖析当代教育环境,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传递新型理念,可谓用心良苦!

 

小巫老师每年打飞的来国内开办数量极少的工作坊,开设的都是为中国父母们量身打造的独家设计课程。育儿即育己,在老师的课上,除了掌握最贴近人类本质的育儿知识,你还将会遇见惊喜的自己——会画画、会唱歌、会运动、会笑到肚子痛、也会允许自己尽情的哭泣还不觉得自己难看。小巫老师10月底会来到上海和成都开设三场工作坊,欲知详情请联络【静仪文化】。莜静工作室在明年二月也会请到小巫老师再度来到深圳,开办家庭联结力工作坊和游戏运动工作坊,尽情期待噢!(往下拉查看工作坊详情)

跟着小巫学教育

如果父母能够

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

检验自己的期待值是否切合实际

就会消除绝大多数的育儿焦虑

在这个基础之上

在自己的养育锦囊里

再收入轻松愉快的亲子活动

再掌握风流水转的沟通窍门

育儿道路上再大的险阻

对你来说都不在话下啦!

那么快来加入

小巫老师布满天下的

桃李(学员)行列吧!

打通身心脉络

获得深度滋养

掌握养育妙计

玩个昏天暗地


想与小巫老师面基,得到个性化指点?

火速报名

2018年秋季系列线下工作坊

点击课程标题查看招生简章▼

“小巫艺术养育”黄埔十一期

2018年10月27日~10月31日 上海


“小巫游戏运动”工作坊

2018年11月3日~5日 上海

 

 “小巫家庭联结力”工作坊

2018年11月9日~11日 成都

课程咨询:静仪文化

朱   静:13661686964(微信同)

王正彦:17717541618(微信同) 

#温馨提示:这些工作坊的价位明年都会上涨,抓紧时间报名今年最后一期哦!

暂时无法脱身,会晤师生真人?

没问题!我们还有线上课程

“小巫养育学堂”第二届

两年制网络课堂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平台

↓点击标题查看招生信息↓

什么课这么神奇?三年后还不想走人!

丰富多彩的课程,包罗万象的主题

大咖专家坐镇,学堂蓬荜生辉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一个板块↓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二个板块↓


公微编辑/黄静  (除署名外,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点击标题查看更多精彩阅读

允许自己不那么用力地活着

儿子特别爱哭,我该如何引导他?

激发年轻思想和心灵,塑造合格世界公民

最美的教育,在美国春之谷

滋养人际链接,生命与世界接轨

都说育儿要“温柔而坚定”可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从难受极了到动力十足令我深信蝴蝶效应!

从今天开始我坚决不再背英语!

妈妈,我今天打架了!

对孩子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坚持什么?

孩子,请原谅我一直把你当做我的“病人”

十句话看清爱的真面目

500份创意早餐,始于一份因缘

六件事揭开非爱的羊皮

所有的教育都是体育

我要打死妈妈!

被啪啪啪地打脸,值当吗?

大人懂得不够多,无辜小儿惨背锅

华德福老师是否应该学会倾听孩子?

让孩子敞开心扉的关键

孩子的长相由谁决定?

孩子不是你必须征服的对手

当老天送我一个超级敏感高需求儿

还有一百多篇原创,请进入公众号查看

— 小巫Weewitch —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项目发展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沟通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开发故事工作坊、想象力工作坊、游戏工作坊、十二感官工作坊等系列课程;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